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有两个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今天要介绍的是红旗渠,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建成,是中国建设上的奇迹,这里不仅有大家贡献的力量,还有中国强大的我=精神在里面。自己也是带着任务去到这里游玩。期待着,在这样一个地方会有什么等着我!
旅游信息
门票:100.00元
开放时间:08:00~18:00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优惠政策
免费政策:身高1.4米(含)以下儿童免票;70岁(含)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记者凭有效证件免费。
优惠政策:在校学生以及60岁(含)-70岁(含)老人须凭有效证件可购买优惠票。
红旗渠游记:
那天,天气晴朗,爸爸开车我们全家中午到了红旗渠纪念馆。走进馆内,看到很多逼真的模型,生动的实物,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详实的资料介绍。顿时,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的人们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历程——原来,红旗渠的来历是这样的:以前的林州市叫林县,那时林县异常干旱,村子里面没有水,大家只好去远离村子十几公里的河里挑水,他们为了改变喝不上水的情况,便计划凿渠引水。经过当时人们的不懈努力,终于解决了当地用水难的问题,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在纪念馆内,站在红旗渠整个景点的沙盘模型旁,感觉“她”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红旗渠背后故事:
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多公里外的,老弱妇幼把翁提罐,远道提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 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饮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寒冬酷暑,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他们没有向贫困的生活环境低头,没有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有任何抱怨,历时数年,住在山崖帐篷里,宿在山洞里,一日三餐吃的是咸菜,啃的是馒头,没有工具,他们就自己动手制作,遇到困难,迎刃而上,他们凭着铁锤,钢钎和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开山劈路,克服种种困难,到1969年胜利完成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用汗水和鲜血生命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我们敬爱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走出纪念馆,我们来到“分水苑”牌楼,他是红旗渠风景区第一景,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一干渠和二干渠的地方 ,“牌楼”为仿古式山门牌坊,正、侧门全部用棕黄色琉璃瓦封顶,造型秀丽,结构精巧。尤其对我记忆深刻的是门口两侧毛主席的诗词对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是啊,再困难的事情,只要尽一切努力去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下午,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 ,路过创业洞,团结洞,虎口崖和一线天,来到了红旗渠最著名的景区青年洞。这个洞是整个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山上石头坚硬如钢,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在工程最困难的时候,由300多名男女青年组成突击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 ,不分昼夜、坚持施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将洞打通,为了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青年洞三个字的旁边悬挂着一幅党旗 ,旁边的山崖上是李先念题词的“山碑”。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是红旗渠精神,看似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这种精神来源于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这种精神来源于十万名人民群众!红旗渠精神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它引导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懈奋斗,积极进取;红旗渠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人们继往开来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
游完了红旗渠景区,我的内心有说不完的感受,她启发了我,教育了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期间,我一定牢记艰苦勤奋、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怕困难,严格要求自己,鼓励自己,努力作一个新时代时期合格的中学生。
-
昆山水之梦乐园
昆山水之梦乐园是
322 07-24 -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
1496 07-24 -
甪直古镇
甪直古镇有着有悠
861 07-24 -
苏州穹窿山万鸟园景区
苏州穹窿山万鸟园
392 07-24 -
白居易纪念苑
白居易纪念苑又名
503 07-24 -
苏州天平山风景名胜区
苏州天平山风景名
1625 07-24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