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娘子关景区,关于它的历史以及传说可是有很多的,而且在古代,这个地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个娘子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叫娘子关?它的传说有哪些?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娘子关由来
说法一
关于娘子关的来历,说法有二:一说因为这里修筑过纪念介子推之妹介山氏的“妒女祠”;
说法二
另一说因为唐平阳公主在这里驻过兵。这后一种说法。如今已成定论。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娘子关一带,便产生了许多与平阳公主有关的遗迹。如南门上的“宿将楼”,桃河彼岸的 “点将台”,绵山的“避暑楼”等等,相传都是平阳公主初建。在避暑楼东的山坳里,有一个终年不竭的小水潭,传说是当年平阳公主的洗脸盆。
2、娘子关传说
娘子关历史悠久,隋代开皇年间曾在此设苇泽县,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领娘子军据守此关,所以后人皆称之为娘子关。据说,平阳公主在多年征战中亲临战场、身先士卒、参谋军务,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军队上下都对她肃然起敬,从而军纪严明,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去世后,唐高祖李渊特地下诏破例以军礼下葬,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娘子关与她的英名共存,一直延续到今。
3、景区特色
社火
自古在娘子关镇诸多村庄每年正月十六都要表演,是村民欢度新春佳节的形式:有武打、耍叉等其内容多为模拟古战场故事。在正月十六上午村民自发组织带上长矛、大刀、钢鞭、剑、战旗等道具上街,锣鼓擂起社火便开始,围观人群越聚越多,形式很热闹的场面。
河灯
放河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它流行于汉、蒙古、达斡尔、彝、白、纳西、苗、侗、布依、壮、土家族地区,各地在三月三、七巧节、中秋节晚上水边,常放河灯。道教、佛教在夏历七月十五举行宗教节日时也放河灯,一般人误为放河灯是宗教活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