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泊网欢迎您!在旅行中寻找最年轻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问答 > 景区问答

广元千佛崖有什么景点

作者:xxy最近更新:2024-07-18 14:16:23浏览:
分享:

在广元千佛崖风景区中有着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一处非常推荐小伙伴们前去游玩的旅游景点哦!那么千佛崖风景区有哪些好玩的景点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1、大云寺

千佛崖仅存的一座清代古建筑。现存佛殿是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广元县令张赓谟倡导修建的。大云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北魏晚期,最初称为柏堂寺。

唐代武则天以女身当皇帝遭到时人反对,薛怀义、法明等僧人根据佛教经书《大云经》中有女身可以当皇帝的记载,为武则天当皇帝寻找理论支持和制造舆论,编撰了《大云经疏》,称武则天为弥勒佛转世,当代替李唐主持天下。

于是,武则天下令在全国各州广建大云寺,藏大云经,供弥勒佛。因广元是武则天的出生地,所以当时的官员僧俗便将位于城北的“柏堂寺”更名为“大云寺”并一直沿用不改。

2、金牛道

千佛崖段金牛道遗址2009年经考古发掘,现存遗址300余米,栈道孔30多个。其中南端长约50米,悬崖壁立,地势险要,其场景正如严耕望在《唐代交通图考》中的描述,“石崖壁立,车道断崖而成,人马经此,如行柜中,盖上下左侧(就由北向南言),尽为石壁,唯右侧直落干寻,嘉陵江奔涌其下”,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古今皆循千佛崖以行”。唐开元三年(715年)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凿石为路。

千佛崖藏佛洞左侧题记记其事,“大清咸丰四年五月既望/大唐开元三年剑南道按察使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陕西万年县韦抗凿石为路并凿干佛功德/邑增生梁嘉麟监生孙遇春黄元庆镌石内江高立中敬书”。

明初对千佛崖前道路有过大规模的整治,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景川侯曹震相视开凿,叠石为岸,益为坦途。

《道光重修昭化县志·武备志》中也有记载: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二月至二十五年(1392年)一月,景川侯曹震派成都后卫指挥佥事王清修凿保宁府至汉中驿道,其中千佛崖一带“古作栈阁,连岁修葺,工费甚多,相其形势,辟取山石从河镇砌,阔四五丈,自四川至陕西无难焉。”

当时修路采用的是从河镇砌,垒石为岸,改木栈道为石板路。现存千佛崖南段部分的堡坎是用石灰作砂浆垒砌,或为当时之遗迹。1935年开始修筑川陕公路,炸掉了南段崖壁,拓宽了路面,垫高了路基,汽车可以通行,金牛古道被掩埋。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千佛崖纳入灾后重建。

2009年将川陕公路改道后山穿隧道而行,千佛崖段金牛道的交通功能就此废弃。

3、莲花洞

开凿于武周时期(约690-697年),位于千佛崖中段底层,窟顶浮雕一朵莲花,故名“莲花洞”。窟内三壁各开一个圆拱形大龛,三壁大龛中各雕一佛二菩萨像,组成“过去世”阿弥陀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的三世佛造像组合。天授元年(690年)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称武则天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莲花洞弥勒佛居中而坐,应是当时政治气氛下的产物。

4、大云古洞

大云古洞(512号)为剑南道按察使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所凿,工程起于唐开元三年(715年),约至唐开元十年(722年)完工。大云古洞位居千佛崖崖壁的中心位置,是千佛崖规模最大的洞窟。现存窟高372厘米,宽561厘米,深940厘米。窟口上方横额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题“大云古洞”四字,故而俗称之。窟室后部三分之二处现为两层通壁长方形坛基。坛基后部主佛左右侧唐代向内扩大后复凿高坛,坛上各开一个敞口平顶圆拱形龛,龛内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天王二神王二供养菩萨十三尊像。窟室左右壁各凿四排立菩萨像,共计136尊。窟中大立佛高2.38米,身光外残存的菩提树叶达于窟顶,主尊磨光肉髻,面容丰腴,着贴体通肩大衣,腹部微突,线条流畅,左手平抬贴腹侧,掌心向外,食、中二指下指施与愿印。大云古洞组织严谨,气势恢宏,题材和造像布局均富有创意。

5、韦抗窟

韦抗窟(513号)位于大云古洞南侧,与大云古洞同为韦抗发起开凿,窟右壁有题刻“开元十年六月剑南道按察使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功德”。唐开元三年(715年)韦抗自太子左庶子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四年回京任黄门侍郎。整个工程于唐开元十年(722年)六月基本完工。韦抗窟内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天王二神王,佛座前残存有二供养菩萨,共计十三尊像。这种造像新组合应是韦抗自两京地区带来的新样,对千佛崖石窟的开凿有巨大的影响。韦抗是对千佛崖造像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官员。

6、持莲观音窟

敞口方形平顶窟,窟中央凿长方形坛,坛上设释迦、多宝佛与二弟子二菩萨六尊像,身后通顶大背屏浮雕天龙八部。该题材取自《妙法莲华经》中的《见宝塔品》,称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耆阁崛山中为众生说《妙法莲华经》时,从佛座前的地中涌出七宝塔,住在空中,塔中出大声音,赞叹释迦牟尼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众弟子不解其由,释迦宣说塔中有如来全身,乃过去世宝净国多宝佛。此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此佛成道灭度时,以全身入塔。释迦以法力开宝塔,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狮子座,全身不散。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

7、苏颋龛

苏颋龛位于千佛崖中段,开凿于公元723年,为圆拱形龛,龛高1.8米,宽1.64米,深0.85米。龛内凿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主尊为弥勒佛,磨光肉髻,彩绘圆形头光,面相方圆适中,嘴角微陷,颈部有三道纹,倚坐于束腰长方座上。左手抚膝,右手上举,似施无畏印。

二菩萨高1.18米,立于单层仰莲圆座上,宝冠束发,面相方圆,袒裸上身,斜披络腋,戴项圈、臂钏及手镯,项圈上饰三道串珠垂于胸前,下着贴体长裙,裙摆垂至足背,腿部衣纹呈圆弧状,璎珞交叉于腹前分三道于双腿间下垂,帔帛从腹部和膝前绕过,并绕至手臂垂于体侧。

左侧菩萨左手上举执柳枝,右手下放握瓶,右侧菩萨左手下放牵巾,右手上举执卷云柳枝,整龛造像精美,衣纹线条流畅,堪称千佛崖唐代造像精品。

此龛南侧有题记一则;“都督府长史持节剑南道节度按察使上柱国许国公武功苏颋敬造”,唐开元四年(716年)苏颋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故而亦称“宰相佛龛”。

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