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去处,而在博物馆内也有不少镇馆之宝,那么在烟台博物馆内的镇馆之宝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一下,镇馆之宝是到博物馆参观最不可错过的文物。
1、清•王铎 行书杜甫诗轴
时代:清
尺寸:纵235厘米、横54.7厘米 绫本
立轴,绫本,行书杜甫五言律诗《戏呈杨四员外绾》。结字安稳,流传自如,又雄强浑厚。布置之法似出规入矩,字字独立,又稍加牵连。通篇有张有弛,墨色丰富,且气势开张,有如大匠运斤,有惊心动魄的视觉张力。
2、秦嵌铜诏版铁权
底径24.7厘米,高20.5厘米,重32.5公斤
铁铸,半球形,平底,顶部为半环形鼻,权侧嵌铜诏版。铜诏版为长方形,长11.08厘米,最宽处8.5厘米。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文字。竖行,九行,计40字,笔划方折,大小错落,大部分字迹清晰,个别字笔划残缺。全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秦。秦朝建立后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政策,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这件铁权上的诏版文字就是秦始皇为统一度量衡标准而颁发的文告,许多秦权、秦量上都有类似文字。秦权是利用杠杆原理在有刻度的等臂衡杆上进行测重,作用相当于今天的的“砝码”,是研究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重要实物资料。这件铁权1973年5月13日出土于文登县蔄山公社新权村,与国家博物馆所藏的山西省左云县出土的铁权重量基本相同,都是30公斤左右,这是目前所知最重的秦权。秦代的衡制是以战国时期秦国的衡制为标准制定的,计量单位有石、钧、斤、两、锱、铢,其衡制为:1石=4钧=120斤,1斤=16两,1两=4锱=24铢。秦权的重量有4钧(120斤)、1钧(30斤)、20斤、16斤、9斤、8斤、5斤、1斤数种。据折算,秦一斤应为现在的250 克,烟台市博物馆所藏这件秦权即为4钧权。
3、清象牙席
长205厘米,宽125厘米,厚0.1厘米,重2.2公斤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所载,宫中牙席共有5张,现存世3张,这件象牙席即为其一,系清雍正朝制作。此席选用当时暹罗(古泰国)进贡的象牙,由广州工匠编织而成。匠人将象牙材料用药水浸泡后,剖成0.3厘米宽、0.05厘米厚的席篾,然后精心编织成席。纹理呈人字形,紧密均匀舒展。席两面皆平整光滑,展卷自如。席色牙白,边缘有檀色漆边三周,后以宽约4.5厘米的上好黑色绸缎包边,缝纫技法高超。整席品质高贵,典雅气派,工艺极其精湛,是稀世奇珍。由于象牙席耗资巨大,工序复杂,劳民伤财,雍正帝曾下令禁止制作。
此物曾为黄县丁氏所藏,后丁家将其卖给黄县伪统税局局长孙某,1972年由烟台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入藏烟台市博物馆。
4、明唐寅《灌木丛篁图》轴
纵116厘米,横175厘米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他的名与字的来由,是因为他出生在庚寅年,属虎。唐寅29岁参加乡试夺第一名得中解元。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会试泄题案”而交恶运,此后遂绝意进取,专心艺事,游历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晚年生活困顿,贫病而逝。
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为佳。唐寅早年师法沈周,后又师事周臣,同时兼学宋元诸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景色雄伟险峻,笔墨细秀,风格秀逸清俊。
这件画作为绢本,设色。以丰富的笔墨描绘岁暮冬节的萧寂野色,近处写一坡岸傍水斜出,杂树灌木枝干槎桠,树叶尽脱,枯藤挂枝,远处寒烟凄迷。曲流激激,竹林在雾气里或隐或显,营造出一幅沁肤透骨的肃杀画面,唯有巨石临岸崛立,石间清竹繁茂,浓叶披拂,在枯寂中露出生机。画中层次深远,平中见奇,静中有动。用笔以小斧劈皴写石,笔墨方折挺劲而不刻露,竹木用笔兼及宋元之法,追求写实而富于变化。此图笔墨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峻拔气势,又具文人画秀润空灵的韵致,构图更是别具一格。右上方以行书题五言古诗一首:“灌木寒气集,丛篁静色深。冰霜岁历暮,方昭君子心。射干蔽豫章,慨惜自古今。嶰谷失黄钟,大雅无正音。为子酌大斗,为我调鸣琴。仰偃草木间,无道随浮沉。”抒写了作者在困境中以贞竹自励的襟抱,以及对不平现实和自身况味的一腔愤懑,自然也流露出笑傲平生的放达秉性。相似稿唐寅曾画过多幅,并加以变化。后有行书款署“苏台唐寅画并题”,下钤“唐伯虎”、“南京解元”二方朱文篆书印章,五言诗起首处钤一朱文篆书“梦墨亭”印章。
5、清乾隆雕蟠龙御题玉瓶
高34.4厘米,口最大径6.3厘米,底最大径9.8厘米
青白仔玉,背部有赭黄色皮壳一道。直口方唇,长颈,瓶腹扁圆,高圈足。颈部透雕一蟠龙,龙爪前伸,护持宝珠,取“骊龙护珠”典故。腹部阴刻乾隆帝御题楷书七言绝句一首“捞取和阗盈尺姿,他山石错玉人为。一珠径寸骊龙护,守口如瓶意寓兹。”款书“乾隆御题”。阴刻图章印文“德充符”。底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玉质温润,刀工圆熟,造型生动,寓意深刻,深得乾隆喜爱。
此瓶流传经历曲折,令人喟叹。玉瓶原为宫廷之物,故宫档案中有著录,列为流失文物第九十五号。二十世纪初,牟平县东关杨鉴堂在海参崴经商,从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的一名沙俄士兵手中购得。后带回家乡,历经艰险,躲过日寇追索,一直妥为珍藏。1972年7月,其子杨景韩经牟平县侨联捐给烟台市博物馆。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